近年来,高校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深入发展,对 IT 基础设施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高性能和资源灵活调度能力,确保在线选课、教学等场景在高并发访问下的系统稳定性网上股票配资平台,同时教育行业作为信创“2+8+N”体系中的八大行业之一,也需要建立起符合信创要求的技术体系,有序推动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和办公终端的国产化改造,提升数据安全水平。
为帮助高校顺利实现信创转型与智慧校园建设,SmartX 为高校用户提供构建现代化 IT 基础设施所需的计算、存储、网络与安全、数据保护和管理等全栈能力,满足高校应用场景需求的同时推进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与信创转型。目前,众多高校已采用 SmartX (原 SmartX HCI 方案)推进信创转型与国产化替代,构建科研 IT 基础设施助力研究创新,并以超融合架构支撑智慧校园、教务等重要业务系统,完善信息化建设。
信创转型
随着教育领域信创转型的不断深入推进,多所高校已基于 SmartX 榫卯超融合 + 国产芯片架构服务器搭建信创集群,支撑教学、选课、招生等多种重要业务系统,逐步推进信创转型的同时实现 IT 基础架构的现代化升级。
下载网上股票配资平台,了解更多信创转型内容!
伊犁师范大学
伊犁师范大学扎根边疆 77 载,被誉为“天山脚下人才摇篮,伊犁河畔教育名校”。学校过去使用 VMware 虚拟化近 10 年,随着业务系统的丰富,原有虚拟化及集中式存储承载能力达到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虚拟化进行扩容,成本较高,同时考虑到信创转型趋势,学校决定使用国产超融合+信创服务器逐步替代原有的 VMware 平台,并重点关注基础架构的稳定性和冗余能力。
经过多方评估,学校引入 SmartX 榫卯超融合,首期建设小规模集群承载信息中心教资平台及部分非核心数据库业务(MySQL、SQL 单实例),以验证国产超融合能力。在充分认可超融合架构的稳定性与高性能后,学校将承载业务扩展至研究生处综合实践类平台、数据中台、考试系统、学术研究系统等关键业务系统,二期项目均采用 SmartX 原生虚拟化 ELF + 海光芯片架构服务器,根据业务划分为多个集群并由统一管理平台 CloudTower 进行纳管。
两期建设项目不仅帮助伊犁师范大学逐步推进信创转型,还以高性能、强稳定的超融合集群满足了核心业务系统即数据库的读写性能和高并发要求,学校还基于多用户分权管理实现了管理与运维效率的大幅提升,落实“降本增效”。
苏州工学院
苏州工学院(原常熟理工学院)是省市共建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为响应国家信创战略要求,学校计划进行 IT 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升级。
经过多方评估,学校引入 SmartX 榫卯超融合,并基于超融合软件和海光服务器搭建信创集群,承载智慧教室交互系统、校园网盘、水电管理平台、教学作业批阅系统及低碳能源监测平台等核心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从 KVM 虚拟化和 VMware 虚拟化平滑迁移至榫卯超融合集群。同时,学校还引入网络与安全组件 ,对虚拟机东西向流量进行细粒度隔离,提升平台安全防护水平,构建等保合规的虚拟化环境。
此项目建设 100% 通过国产芯片服务器认证,实现了 IT 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纯软件架构还可以实现分钟级扩容,加速智慧教育业务创新落地。目前,整套系统已稳定运行近 3 年,成功支撑全校教学、管理与科研场景。
“SmartX 以纯软形态实现与国产芯片服务器的深度适配,既满足信创合规要求,又通过超融合架构简化运维,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可持续扩展的数字基座。”
——学院信息化负责人
VMware 替代
面对 VMware 订阅制转型以及智慧校园业务对 IT 基础设施带来的更高的能力要求,不少高校也开启了对的探索,采用 SmartX 原生虚拟化 ELF 替代或接替 VMware 虚拟化,并且借助 SmartX 免费的 实现业务系统的平滑迁移,最大限度降低对业务运行的影响。
下载,了解更多 VMware 替代方案与用户实践!
某一流理工大学
某理工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原有 IT 基础架构采用“VMware vSphere 虚拟化+ EMC 存储”的传统三层架构承载数字化校园业务,存储层面无高可用保障,同时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光纤网络、存储分别独立运维,复杂度较高。
在此背景下,学校计划采用超融合架构替换数字校园业务的基础设施,消除存储单点故障,并降低运维难度,节省机房空间。在完成基础架构转型的同时,也需要对 VMware 虚拟化与 EMC 存储进行替代,完成国产化转型。在选型方面,学校要求不绑定硬件厂商,可以自选硬件以增加未来建设的灵活度,并降低成本。
经过多方对比验证,该理工大学搭建 2 个榫卯超融合集群,承载数字化校园类应用的 130+ 台虚拟机,采用 ELF 虚拟化替代了原有的 VMware 虚拟化,同时以自研分布式存储替代原有的国外集中式存储,获得存储高可用能力。未来学校还计划基于信创服务器搭建超融合集群,实现进一步的信创转型。
宁波诺丁汉大学
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一般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经济与商学、材料科学)跻身 ESI 全球前 1%。其 IT 基础架构长期遵循英国诺丁汉大学标准,核心虚拟化存储平台采用VMware vSAN 等国际一线品牌产品。而 VMware 被 Broadcom 收购后授权费用发生变化,在新报价体系下相同配置的订阅成本约为原体系的两倍以上,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学校计划引入其他基础设施方案,实现 VMware vSAN 替代。
在调研过程中,学校参考 Gartner 等权威机构分析报告,了解到 SmartX 榫卯超融合可以支持纯软交付,利旧已有硬件;支持 VMware 虚拟化,VMware 替换过程更加平滑,可逐步推进;大量金融与教育行业用户也在生产环境中以榫卯超融合满足业务连续性要求,侧面印证其稳定性与性能。最终,学校引入榫卯超融合方案(采用 vSphere 融合部署的形式)承载 OA 办公类业务系统,保留 VMware 虚拟化使用习惯的同时完成 vSAN 的替代,降低整体订阅成本。
某香港顶尖大学
某香港顶尖大学原本采用 VMware 虚拟化 + 传统集中式存储的架构,随着 VMware 转为订阅模式,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在智慧校院的建设背景下,学校计划对 VMware 进行全面替换。替代方案需要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稳定承载现有业务与智慧校院的新建业务,并且可以实现原有教务系统、域控服务器等核心生产业务的平滑迁移。
经过技术调研,学校采用 SmartX 榫卯超融合对 VMware 进行替换,并基于 SmartX 免费的 SMTX 迁移工具将 100+ 业务虚拟机平稳迁移至超融合平台,使其对业务的影响将至最低。同时,学校采用软件定义的网络和安全组件 Everoute 实现虚拟机网络的安全加固。自上线以来,超融合平台持续稳定运行,降低了运维难度,SmartX 专业及时的售后服务也获得学校认可。
贵州财经大学
作为贵州排名第一的财经类院校,贵州财经大学 IT 基础架构原本采用 VMware 虚拟化,受到新教务系统厂商变化和国家信创政策的影响,学校计划引入国产虚拟化上线新教务系统,并希望其在性能、稳定性和使用体验等方面与 VMware vSphere 接近。
综合考虑自研能力、产品性能和 POC 测试等方面,学校认为 SmartX 榫卯超融合使用体验最接近 VMware vSphere,并且具备完整的虚拟机 HA 功能和兼容不同服务器和配件型号的动态扩容能力,最终选择基于榫卯超融合承载新教务系统。目前,学校已基于 SMTX OS 超融合软件 + 国产服务器搭建了国产超融合集群,并将原有 VMware 集群业务迁移到榫卯超融合集群中,承载学校教务公共系统、选课系统、实验系统、监评系统等全部教学系统。
通过建设国产虚拟化资源池,贵州财经大学在贵州省教育行业率先迈出国产化替代步伐,榫卯超融合的广泛硬件兼容性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硬件选择,同时超融合集群比原先传统架构资源部署密度更高,带来了更高性能和更低延迟响应,能够满足 ISV 容器化的教学系统业务需求。
某理工类高等职业院校
作为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某理工类高等职业院校着力打造一流的专业群,拥有多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与省级品牌和高水平专业群。在学校持续发展过程中,智慧校园平台对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原有传统三层架构不仅需要投入高额成本建设新机房,且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运维管理复杂等问题,成为智慧校园平台搭建的阻碍。在此背景下,学校计划构建云化基础架构,同时开启国产化转型计划,满足未来信创发展需求。
经过技术调研,学校引入 SmartX 榫卯超融合支撑智慧校园系统,免除了独立存储,实现计算、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学校还可自主选择服务器硬件,有效降低了初期投入成本。超融合架构还支持按需投资与在线扩展,充分满足了智慧校园平台随业务发展动态扩容的需求。同时,学校采用符合国产化标准的 ELF 虚拟化全面替代 VMware 虚拟化,节省了授权费用,实现了从基础架构管理平台、服务器虚拟化到存储的国产化转型。
SmartX 超融合以创新架构与国产化特性,为学校打造了高效、灵活且符合转型需求的基础架构升级方案,完成从传统架构到云化架构的转型,并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基于现有超融合能力,学校计划通过复制功能实现跨校区的业务容灾方案,为业务系统提供进一步保障。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聚焦新工科教育,拥有多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原本采用基于 VMware 虚拟化的传统三层 IT 基础架构,资源有限且设备老旧,业务与数据存在风险。因此学校希望对 IT 基础架构进行转型升级,实现灵活运维,降低管理复杂度,并获得本地机房的高可用能力。
在此背景下,学校选择引入 SmartX 榫卯超融合进行转型,承载一卡通、教务相关系统、办公相关系统等多套业务系统以及对应的数据库,并采用 SmartX 原生虚拟化 ELF 替代 VMware 虚拟化,降低虚拟化授权成本。目前超融合集群已稳定运行 9 年,超融合架构具备的虚拟机与存储数据副本高可用能力,保障了业务和数据的本地高可用,并降低运维复杂度。
常熟市职教中心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地处常熟市东南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推进 IT 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建设,解决传统 VMware 虚拟化架构许可成本高、难扩展等问题,学校决定采用国产超融合方案构建新一代 IT 基础设施。
最终,学校基于 SmartX 榫卯超融合软件和国产服务器构建了集群,承载人事管理系统、招生服务平台、校园一卡通等核心生产业务。业务系统利用 SMTX 迁移工具顺利迁移至超融合集群,保障了招生、一卡通系统的敏捷切换与平稳过渡,实现了业务系统的零改造迁移。
超融合集群上线半年以来,即使在招生季业务高峰期也保持稳定运行,故障恢复时效也能缩短至分钟级,有效保证了业务连续性。同时,榫卯超融合满足了学校的国产化转型的需求,原生虚拟化平台 ELF 也显著简化运维,资源交付效率提升 70%。相比传统架构,纯软件部署方式也帮助学校降低了 50% 的初始投入,广泛的国产硬件兼容性也帮助学校避免了技术绑定的困扰,节约“隐形”投入成本。
科研 IT 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信创转型与 VMware 替代,SmartX 榫卯超融合也可为高校科研提供高性能、现代化的强劲底座,加速知识生产与创新。例如,复旦大学采用国产 CPU 与 SmartX 榫卯超融合集群,为复旦大学智能计算专用平台 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的数据传输提供了高效支持。
CFFF 是全国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能计算平台,包含了面向多学科融合创新的 AI for Science 计算集群“切问 1 号” 和面向计算科学高精尖研究的专用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近思 1 号”,算力总规模达到 28 PFlop/s。其中,“切问 1 号”平台需要实现数据高速的存储与跨城高速传输,因此在基础架构选型中,复旦大学聚焦厂商对 RDMA 的支持能力。
在对 SmartX 超融合集群进行测试时,在 100Gb 存储网配置下,超融合在未开启 RDMA 时流量带宽约为 6GB,而在开启 RDMA 后,流量带宽提升至 19GB,提升达 216.67%。基于测试结果,复旦大学最终选择榫卯超融合,搭配 AMD CPU、“NVMe 缓存+NVMe 全闪”和“25GbE 业务网络+100GbE 存储网络+RDMA”配置,为“切问”一号的数据传输提供高性能、低延迟支持,助力不同城市校区与智算集群之间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
承载智慧校园业务系统
此外,不少高校还基于榫卯超融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支撑智慧校园、教务平台、财务系统等重要业务系统以及对应数据库,提升系统性能与高可用能力,实现 IT 基础架构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国家“211 工程”“双一流”“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其武汉未来城校区计划建设“智慧校园督导询课平台项目”,包含了数字孪生平台、督导训课系统、场地管理系统、物联管控系统、中控管理系统、混合教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多种业务系统。出于成本考虑,学校希望能够利旧一批刚买不到两年的服务器,但服务器品牌、型号、配置不一致,学校咨询多家厂商后仍无法将服务器充分利旧。
而 SmartX 榫卯超融合通过简单部署测试,能够将既有服务器完美利旧,且在支持上述业务系统的性能测试中表现良好,故障性测试结果也符合学校预期。最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利旧多品牌服务器部署了榫卯超融合集群,承载以上项目系统,目前已稳定运行三年,帮助学校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关于榫卯超融合
榫卯超融合(原 SmartX HCI)能够以融合的部署架构提供服务器虚拟化与分布式存储能力,帮助企业构建精简、弹性的现代化数据中心。榫卯超融合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制造、医疗等行业用户的关键生产场景,并助力用户构建符合信创要求的基础设施,平滑实现 。
在此基础上,SmartX 全栈超融合进一步升级为,支持用户逐步引入容器管理、分布式防火墙、文件存储、灾备等全栈基础设施能力,以灵活、可控、模块化的建设方式,构建可全面支撑传统应用、现代化应用及 AI 应用的企业自建云。
下载,了解更多产品功能与应用场景!
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